(一)科研机构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挂广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牌子),主要任务:负责体育科学研究,负责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及开展相应研究。内设办公室、竞技体育研究室、运动营养研究室、体质健康研究室四个业务科室。现已形成市民体质健康研究与科学健身指导、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食源性兴奋剂检测、运动营养剂研发四大优势研究方向。?
1、在开展运动训练科技服务和竞技体育科研方面
(1)发挥竞技体育专业技术优势,全面开展“训科医”一体化工作
今年市体科所协助市体育局在18个重点运动项目全面开展“训科医”一体化工作,将18个重点项目按照项目特点分成田径类、水上类、体能类、技术类(心理)、球类共五类,分类明确重点科技服务内容,在全面开展“训科医”一体化科技服务工作中,为各运动队共1000多人次运动员进行了20000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并根据训练强度、量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监控运动员身体疲劳情况;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为足球、游泳、柔道、水球等运动队共400多人次运动员进行了力量、有氧能力以及无氧能力测试,分析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训练建议;利用运动视频分析系统为跳水、武术套路、蹦床、柔道、跳高、跨栏、击剑等项目运动员进行500多人次视频技术分析;心理科研人员为各运动队共200多名运动员进行了300多人次的比赛压力调节、个别运动员心理辅导,人格心理品质测验等;为20多个运动队约500多名运动员进行形态、机能和心理指标测试,按照项目要求进行科学选材评价,选拔运动员。
根据“训科医”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需要,市体科所配合市体育局制定了《市属训练单位训科医一体化例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各运动项目每周须召开“训科医”一体化工作例会,各运动项目所有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参加例会,讨论“训科医”一体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训科医”三方深入结合。另外,组织制定了《下队科技服务管理制度》及《下队科技服务绩效评估办法》,在制度上完善并形成有效的运动队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及时收集分析“训科医”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每月编印一份“训科医”一体化《科技服务工作信息》。《科技服务工作信息》分成体能训练篇、训练监控篇、运动营养调控篇与技术、心理及其它篇,其中收录了每月科技服务报告的精华,提供给广大教练员参考和相互研讨,不断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2)构建运动营养调控体系
制定了《备战第14届省运会运动营养调控方案》及《365体育游戏运动营养品使用管理办法》。针对不同项目运动特征如何科学合理开展营养调控的问题,2014年初市体科所会同局竞体处、各训练单位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听取了广大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确定了备战第14届省运会各运动项目重点营养调控内容,制定了《备战第14届省运会运动营养调控方案》。另外,为加强对运动员使用运动营养品的管理,规范运动员使用运动营养品的行为,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确保运动营养调控的效果,提高运动竞技能力,今年配合市体育局制定了《365体育游戏运动营养品使用管理办法》。
(3)发挥竞技体育科研优势,积极推进基因研究工作
①创新体育科研,开展运动员肌肉损伤基因治疗产品研发工作。目前,产品研发已完成了准确度较高的目的蛋白基因测定方法、产品实验配方、辅料、急性毒性动物试验等工作,正在进行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测试,计划通过重复性试验确定其配方的有效性,待配方有效性确定后将进行配方的稳定性测试(加速试验)以完成运动员肌肉损伤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工作。
②积极开展基因研究“下队服务”工作。今年分别下到4个市属运动队(举重队、赛艇/皮划艇队、游泳队、拳击队)与相关的领队、教练进行交流,并分析探讨了各运动队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基因与运动成绩有关的情况。今年为市属各运动队进行了45人次的基因检测工作。
(4)完成了2014年广州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工作
按照体育局2014年广州市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工作进度安排,市体科所主要完成了注册系统安装培训、现场资料验证、整理和核对,并把广州市约10000名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纳入“广州市运动员信息管理系统”及运动员注册卡的打印工作。同时协助市体育局完成2014年市运会各个比赛项目的运动员报名工作,实现了所有运动员均需通过系统注册才能报名参赛和确认比赛成绩,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二)在群众体育及惠民服务方面
1.克服各种困难,高效完成国家抽样监测和国家普测任务
(1)国家抽样监测工作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方案》(体群字〔2014〕9号)的要求,成立了抽测工作小组,并制定了《2014年广州市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方案》,对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体育局4支问卷调查队伍进行了指导培训,并组建1支体质测试队伍负责4个抽样点的全部体质抽测工作。从4月份开始具体抽测工作,国家抽样监测历时2个月共出动45人次在花都、从化、增城、番禺等4个区8个点完成检测3010例共采集 28320项指标。
(2)国家普测工作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从2014年6月启动第四次国家普测工作,按计划逐步完成了选点、测试队伍组建、培训、分组、问卷调查、具体测试等工作,共出动60人次分别在番禺、花都、增城、白云、越秀、荔湾、海珠、从化等8个区14个点超额完成检测任务,共检测2945例采集49745项指标。
2.全力推进“一站两点”的调研和建设工作
2014年,“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中,“一站两点”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市体科所在积极配合市体育局在花都、增城、荔湾、白云、海珠、天河、南沙、从化共8个区(市)的镇街完成了关于“一站两点”项目建设的摸底调研、选址、设计、申报、市财政配套建设资金、器材招标和所有站点的器材安装、软件调试以及站点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目前各个站点已经先后投入运行,定期开放对广大市民进行惠民检测。
3.日常体育惠民及科学健身宣传工作
(1)积极落实各项体育惠民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体育惠民工作的要求,我所积极落实各项体育惠民工作。一是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积极开展惠民免费体质检测工作,截止11月底,共完成了免费惠民检测9300多人次(全年可完成10000人次的目标任务),实现全年零投诉,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二是惠民国民体质免费检测预约服务8月8日成功在群体通二期上线,在原有电话预约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预约服务;三是下到社区、学校、部队以及边远郊区免费为市民提供体质检测及专家咨询工作;四是在门诊部日常体检(团检)的基础上免费赠送体质检测项目;五是积极开展“体育三下乡”、“科技开放日”、“体质健康宣传日”、“全民健身日”、“南粤幸福周”等其他公益活动,组织国民体质监测车开到活动现场,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体质检测与健康咨询。2014年,以上几种方式合计惠民免费体质检测达13000多人次。
(2)多渠道开展“体质健康、科学健身”宣传工作。
一是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发表科学健身指导性文章及专题采访约10篇,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网站每周更新科普宣传资料2次,全年提供科学健身常识类文章320篇,截止11月底,为局官方微博提供全民健身科普信息270条;二是应市总工会邀请,在“万名女职工素质提升课堂”上,共为10个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作了10堂有关“脊柱健康”内容的讲座,科普宣传工作得到了市总工会、市科信局、市体育局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三是完成了市科信局《国民体质健康中心科普基地建设》项目中宣传廊的建设工作,广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作为广州市科技局挂牌科普宣传基地;四是在各种大型公益活动中积极开展体质健康和科学健身的宣传与咨询,如在“科技开放日”、“体质健康宣传日”、“全民健身日”、“南粤幸福周”等大型公益活动中发放有关体质健康和科学健身的宣传资料近万册,提供专家咨询约2000人次。
4.群众体育科研工作
(1)国家科研课题《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健身方案的研究》进展顺利。
首次承接大型国家科研课题, 先后完成150名志愿者招募和科研团队、训练团队的组建;实行小组团队模式进行知识宣教和运动干预,建立良好的受试者情况反馈机制并按照体育总局训练计划,完成为期6个月的科学训练, 目前,该课题已经进入数据归集整理和统计分析阶段,有望在明年初顺利结题。
(2)编写“一站两点”国民体质检测联网测评软件。
为保证“一站两点”建设中每个站点数据收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今年市体科所开发完善了国民体质联网测评软件,使得社区检测点能充分利用测评系统信息化的优势更加便捷地为市民提供体质健康管理服务。该系统通过体质健康数据整合联网将人群体质健康调查、人群与个体体质健康分析、科学健身个性化指导咨询等一体化,从而保证了“以全民健康为目的、以体质检测为手段、以科学指导为保障”的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
(三)科研项目及实验室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加快
1.主要科研项目进展情况
2014年,完成了广州市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复方减重降脂制剂的成分分析和保健品研发》中的产品开发工作,即紫荷固体饮料的包装设计、生产工艺、委托生产等工作,为需要减重降脂的运动员和普通市民提供了新型科技产品;还完成了广州市科信局科普项目《国民体质健康中心科普基地建设》中宣传廊的建设工作。3个获广州市科信局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完成了合同签订并顺利推进,一是由赵广才所长负责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体质健康分级及其标准的研究和干预》项目;二是由遗传实验室陈伟民博士负责的《运动性心源性猝死试剂盒的研发》项目;三是由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李香兰博士负责的《国民体质大讲堂推广科普项目》;以上3个项目共获得科研经费资助近100万元。另外,完成了2项2015年广州市科信局科普研究项目的申报:一是《广州市人体脊柱保健康复“科技大使”科普项目》;二是《2015年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活动周活动实施方案》项目。
2.完善规范国家实验室建设,实验水平再上新台阶
(1)2014年,市体科所实验测试中心成功完成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年度复审和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可的更新工作,实验室建设更加完善规范。一是CMA和CMAf已于2014年1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机构的现场评审,并于今年6月获得了通过评审的证书;二是CNAS认可实验室复评审工作于2014年3月进行了现场评审,期间对评审专家提出的功能学评价实验室2项不符合项进行了针对性的整改并补齐了相关资料,于9月份成功获得通过评审的证书;三是在遗传身份识别方面,完成了中科院上海司法所一年一度的DNA物证“亲权鉴定”能力验证工作。
(2)建立了多个实验技术平台,实验检测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建立了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平台,开发出更加准确的液相色谱检测法,使市体科所能进行兴奋剂检测的种类比以往增加了200余种,基本达到了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组织(WADA)规定的样品范围;二是论证了市体科所建设运动饮料实验室的可行性,建立了运动饮料微透析实验技术平台,该平台可有效观察运动饮料的胃肠吸收情况。
3.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运动员食品安全监督
(1)对广州市主要运动训练基地食堂进行了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反兴奋剂抽查方面的检测,重点检测克伦特罗(瘦肉精)、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全力保障我市运动员的食品安全;积极配合2015年举行的省运会和一青会的训练工作,完成了130份运动员尿样类固醇含量等指标的抽查,以及对60份样品进行了血清铁等指标的检验;为解放军军体院、广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等运动队的运动员进行了反兴奋剂测试的科技服务。
(2)完成了《三叶减肥茶》的生产设计工作,该产品标准已经获准QS备案,并得到了食品监督部门的批准,可以进行社会化商业生产,目前已完成产品外包装设计,明年可进行产品加工生产;完成了2015年广州市体育运动代表团参加省运会专用运动营养品的产品研发、采购招标和委托加工工作,正在按调控计划配合“训科医”一体化为运动队实施运动营养品调控。
(二)学术团体
广州体育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广州体育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是广州市党和政府与体育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体育科技事业的助手。2014年,学会在圆满完成全年工作计划的同时,密切联系各专业委员会,开展体育科研活动,学会会员积极参与。
(1)发挥学会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学术活动。5月24日上午,由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主办,广州体育科学学会、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14年度“广州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开放日”活动在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拉开帷幕。广州市科信局发展规划处朱海陵副处长,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祁田夫书记、余钢粮副所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徐勇灵副所长主持。本次活动分三个区域开展,第一个区域在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上午9时,2014年度“广州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开放日”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并在启动仪式后举办了由广州体育学院廖八根教授主讲的“运动性猝死的成因分析及预防”主题报告会;第二个区域在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门前小广场、接待大厅及实验室,这里通过展板和多媒体屏幕向市民集中展示了我所的体育科研成果,并为市民提供体育科技惠民与科学健身咨询,市民还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实验室;第三个区域是设在亚体中心三楼的国民体质监测体验区,从上午9时起,亚体中心3楼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就开始热闹起来,前来参加免费体质健康检测的市民络绎不绝,我所的体质监测专家都耐心地一一为市民进行了免费的体质健康检测并提供体质健康方面的建议,约60人参加了免费的体质健康检测活动。科技开放日活动使广大市民受益匪浅并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6月4日,“广州体育科学学会科技服务站”挂牌仪式及授书仪式在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增城分公司拉开帷幕。广州体科学会秘书长、广州市体科所所长赵广才教授,广州体科学会副秘书长、广州体育学院朱琳教授,广州体育学院王小燕教授,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增城分公司党支部书记陈财德、工会主席钟素英及公司员工约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广州体育科学学会运输业产业工人科技服务站”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统一部署,由广州体育科学学会主持的学会科技服务站之一,其目的是鼓励科技创新,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科学健身方法,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理念,培养健康意识,力求促进企业员工的健康发展。挂牌仪式当天,首先由学会科技服务站项目负责人广州体育学院朱琳教授介绍了服务站的建站目的和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还为该公司免费提供了50本与健康相关的书籍。挂牌仪式当天还举办了两场健康讲座。赵广才教授,首先向与会职工做了题为“体质亚健康与科学健身”的健康讲座,阐述了广州市民普遍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并根据2000年到2010年10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及对广州地区4259例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进行的亚健康调查,研究亚健康的现状、亚健康的分布特征、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等现状,提出健身的科学方法,在运动强度、运动量及合适的运动场所方面给以引导。王小燕教授结合此次讲座对象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情况,做了题为“常见颈肩疾患的防治”的讲座,以颈椎病和肩周炎为例,简述颈椎病和肩周炎常见罹患的人群,病因,临床表现。此次服务站活动受到了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增城分公司广大员工的好评,他们纷纷表示,让大家多了解体质健康、亚健康、科学健身及颈椎病预防与治疗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次活动使他们受益匪浅,希望以后体科学会可以多举办这样的科技服务活动。
(2)学会期刊工作。为努力实现“科教兴体”战略,充分体现体育事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思想,进一步推动广州体育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体育学科研究水平,学会坚持主办年度征文征集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广州体育科技》以季刊形式出版,一年共出版四期。《广州体育科技》在2014年度严格按照单位性质和业务分工范围出版,共发放2000本,发放范围为广州体育科学学会全体会员及我市体育科研工作者。这即是学会的一项日常工作,又是学会促进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为体育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三)科研成果
1.立项情况表
2014年广州市体育工作者科研立项情况表
研究单位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立项时间 |
经费 (万元) |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
体质健康分级评价标准与健康风险干预措施研究 |
赵广才 |
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化局 |
2014年 |
50 |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
高强度运动心源性猝死快速基因检测研究及产品开发 |
陈为民 |
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化局 |
2014年 |
8 |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
体质健康进社区科普大讲坛活动的开展 |
李香兰 |
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化局 |
2014年 |
10 |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
国民体育健康中心科普基地建设 |
高雪峰 |
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化局 |
2014年 |
20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和谐社会构建中体育锻炼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张成龙 |
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 |
2014年 |
0.2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体育全球化与本土化发展模式研究 |
张成龙 |
2014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 |
2014年 |
1.5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广州体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特色化发展研究 |
冯骏杰 |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课题 |
2014年 |
2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体育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
杨利香 |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课题 |
2014年 |
2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体育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罗俊波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体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运动训练专业为例 |
刘晴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体育高职语文课程的“立体化”建设研究 |
杨利香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
赵娟 |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职业标准的体育高职院校网球课程综合改革与创新研究 |
陈德志 |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体育高职健身瑜伽专业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
王琪 |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体教融合”的体育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
刘晴 |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黄淑芬 |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
2014年 |
立项不资助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
张细谦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
2014年12月 |
18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体育秩序的研究——基于自发﹑自主和自律维度 |
龙秋生 |
教育部理论司 |
2014年7月 |
10 |
广州体育学院 |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报务标准的制定 |
张宏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2014年 |
10 |
广州体育学院 |
运动性免疫机能低下尿蛋白组份变化及其干预的研究 |
林文弢 |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 |
2014年 |
10 |
广州体育学院 |
生酮饮食和抗阻运动对超重者食欲和自发性体力活动的影响 |
李良鸣 |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 |
2014年 |
10 |
广州体育学院 |
提升我国女子篮球项目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
岳冀阳 |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 |
2014年 |
5 |
广州体育学院 |
中国健身人群流失原因与干预方法 |
徐中秋 |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 |
2014年 |
5 |
广州体育学院 |
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现状及其制度完善——以广东省为例 |
王鹏 |
体育总局政法司 |
2014年 |
1 |
广州体育学院 |
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政府购买服务核算办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
王钊 |
体育总局政法司 |
2014年 |
1 |
广州体育学院 |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研究 |
陈小英 |
体育总局政法司 |
2014年 |
1.5 |
广州体育学院 |
基于我国地方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农村社会体育组织改革的相关研究 |
招乐辉 |
体育总局政法司 |
2014年 |
2 |
广州体育学院 |
我国“三大球”优秀运动员技战术节奏模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
高玉花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14年 |
10 |
广州体育学院 |
老年人跌倒机制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
吕长生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14年 |
10 |
广州体育学院 |
运动促进体质健康报务体系建设 |
朱征宇 |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 |
2014年 |
800 |
广州体育学院 |
中老年人运动与健康管理手机及智能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
李裕和 |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 |
2014年 |
20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省学前儿童(3-6岁)身体动作发展水平的测定与评价体系研究 |
周毅 |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 |
2014年 |
20 |
广州体育学院 |
建构学前儿童动作发展与学习核心经验的体系 |
周毅 |
教育科学规划 |
2014年 |
0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多元化培养的研究 |
许铭 |
教育科学规划 |
2014年 |
0 |
广州体育学院 |
融合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特殊体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王涛 |
教育科学规划 |
2014年 |
0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基于体育课程健身功能与教学趣味设计实践研究 |
徐中秋 |
教育科学规划 |
2014年 |
0 |
广州体育学院 |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及行为分析研究 |
仇恢 |
教育科学规划 |
2014年 |
0 |
广州体育学院 |
运动教学空间对人体肌理影响的智能监测研究 |
罗健壮 |
教育科学规划 |
2014年 |
0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理论、现状与长效机制 |
陈新键 |
广东省社科规划办 |
2014年 |
4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高校体育训练竞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崔旭艳 |
广东省社科规划办 |
2014年 |
4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省南沙经济新区"穗港澳休闲体育健身共建模式"的研究 |
杜熙茹 |
广东省社科规划办 |
2014年 |
4 |
广州体育学院 |
中外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外籍球员引进和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
张才超 |
广东省社科规划办 |
2014年 |
4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休闲运动空间的研究 |
谭建共 |
广东省社科规划办 |
2014年 |
3 |
广州体育学院 |
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实现型快乐感的形成机制研究 |
项明强 |
广东省社科规划办 |
2014年 |
3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省青少年体能发展的过程监控研究 |
罗智 |
广东省社科规划办 |
2014年 |
5 |
广州体育学院 |
高准确度运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及样机研制:南方人群运动能量消耗测试研究 |
李良鸣 |
国家科技部 |
2014年 |
12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主客体对接机制研究 |
邱心贤 |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 |
2014年 |
5 |
广州体育学院 |
培育发展群众体育组织研究 |
裴立新 |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
2014年 |
20 |
广州体育学院 |
从政府投入到政府购买——广东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 |
周良君 |
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
2014年 |
10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联运机制研究 |
韩会君 |
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
2014年 |
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竞技体育生产制度作用机制、制度绩效及有效制度设计 |
陈慧敏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2014年6月 |
10000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青少年体育发展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
崔颖波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014年2月 |
15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我国职业体育组织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
郭永波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014年1月 |
20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健美操与团体操双语教程》 |
黄宽柔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 |
2014年10月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健美操与团体操双语教程》 |
李佐惠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 |
2014年10月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健美操与团体操双语教程》 |
邓昌友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 |
2014年10月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健美操与团体操双语教程》 |
冯道光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 |
2014年10月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健美操与团体操双语教程》 |
杜炫杰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 |
2014年10月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健美操与团体操双语教程》 |
骆峰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 |
2014年10月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广东省老年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设计编训研究 |
黄宽柔 |
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项目 |
2014年5月 |
74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广东省老年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设计编训研究 |
骆峰 |
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项目 |
2014年5月 |
74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健美操与团体操双语教程 |
骆峰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 |
2014年10月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我国体育社团社会资本研究 |
周爱光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4年6月 |
350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广东省青少年体质健康工程建设项目 |
周爱光 |
其他研究项目 |
2014年9月 |
1500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收缩改善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徐晓阳刘承宜潘红英崔丽萍等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014年6月 |
8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骏丰频谱水对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自由基低些影响的研究 |
徐晓阳等 |
其他研究项目 |
2014年12月 |
5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澳门高中体育与健康基本学力要求 |
邓星华 |
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 |
|
3047 |
2.体育著作
2014年广州市体育工作者出版体育著作情况表
作者单位 |
著作名称 |
成果形式 |
作者 |
发表单位 |
发表时间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IEC算法及其在多目标优化中的应用 |
|
赵立江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14-6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体育课堂教学纵横 |
|
李建军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2014-10 |
广州体育学院 |
小康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
|
韩会君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12-25 |
广州体育学院 |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
|
石爱桥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14-10-15 |
广州体育学院 |
大型赛事媒体运行原理与新闻服务体例 |
|
姜晓红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14-8-20 |
广州体育学院 |
乒乓球运动 |
|
周爱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8-8 |
广州体育学院 |
剑影诗心话叶帅第一部 |
|
袁小伦 |
中华百科出版社 |
2014-8-1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育英语阅读 |
|
陈玉玲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4-8-1 |
广州体育学院 |
政府公共关系 |
|
李兴国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2014-7-31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育休闲社会学 |
|
石龙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14-7-1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操 |
|
邵斌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14-6-15 |
广州体育学院 |
田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李鸿江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6-14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论 |
|
谭建湘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6-2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育实践概论 |
|
李相如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14-6-1 |
广州体育学院 |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有校教学模式 |
|
毛振明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5-2 |
广州体育学院 |
推拿按摩的解剖学基础 |
|
丁自海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4-4-1 |
广州体育学院 |
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 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 |
|
张其凡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4-1-1 |
广州体育学院 |
举重运动教程 |
|
杨世勇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14-1-1 |
广州体育学院 |
跑步经济性的运动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
|
任占兵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2014-1-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日本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对我国的启示 |
论文 |
崔颖波 |
|
2014-1-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第30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的核心致胜因素分析 |
论文 |
郭永波 |
体育学刊 |
2014-1-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论篮球运动风格的时代特征 |
论文 |
郭永波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4-1-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及团队特征研究 |
论文 |
郭永波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14-4-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团体操表演范式的构建与解读 |
论文 |
黄宽柔 |
体育与科学 |
2014-7-2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繵变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 |
论文 |
黄宽柔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4-10-1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团体操高效训练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
论文 |
黄宽柔 |
中国体育科技 |
2014-11-1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Effects of Low-Level Laser Therapy and Eccentric Exercis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ellar Tendinopathy |
论文 |
刘晓光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
2014-7-16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运动解剖学 |
教材 |
刘晓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12-3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巫风武影:南部侗族“抬官人”挖掘整理的田野调查报告 |
论文 |
谭广鑫 |
体育科学 |
2014-3-1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武术演进过程中原始巫术的影响 |
论文 |
谭广鑫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4-9-28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身、观念与体育——评罗伯特 麦基考夫的《体育哲学史》 |
论文 |
谭华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14-7-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明治时期日本学校体育的军国主义倾向 |
论文 |
谭华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14-4-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热 现 象 中 的 冷 思 考——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 |
论文 |
谭华 |
体育学刊 |
2014-1-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基石——体操传习所 |
论文 |
谭华 |
体育学刊 |
2014-3-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晚清—明治时期中日学校体育之比较 |
论文 |
谭华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14-7-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从 H 指数分析我国体育学博士科研能力 |
论文 |
谭华 |
体育学刊 |
2014-9-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论学校体育在日本明治崛起中的作用 |
论文 |
谭华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14-6-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我国体育场馆发展改革的政策研究 |
研究咨询报告 |
谭建湘 |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我国职业足球联赛官办分离的跟踪研究 |
研究咨询报告 |
谭建湘 |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体育文化导刊) |
论文 |
谭建湘 |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导论 |
教材 |
谭建湘 |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新兴体育运动——节奏体语 |
论文 |
骆峰 |
体育学刊 |
2014-12-2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休闲学视野下的大型体育赛事研究 |
研究咨询报告 |
王广进胡小明张晓英 |
|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在大型体育场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论文 |
周爱光 |
体育与科学 |
2014-5-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社区居民体育人口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 |
论文 |
周爱光 |
体育文化导刊 |
2014-5-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乒乓球运动 |
教材 |
周爱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8-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乒乓球运动 |
教材 |
王亮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8-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儿童内八字足底压力特点及矫正效果探析 |
论文 |
曹丹丹张秀丽杜高山 |
体育科学 |
2014-4-14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立定跳落地姿态的合理性远 |
论文 |
张秀丽陈宝玲 |
体育学刊 |
2014-11-15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大学生步态特点与踝关节等动肌力的相关性研究 |
论文 |
张秀丽魏春琴蔡林 |
体育科研 |
2014-1-1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8周不同训练方案对大鼠股直肌静息状态ATP含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
论文 |
徐晓阳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4-8-13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营养学 |
教材 |
徐晓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7-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运动生物化学 |
教材 |
徐晓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7-1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research on aerobics training effects on ankle joint motor function based on biomechanics |
论文 |
冯道光 |
JOURMA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
2014-3-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Micro-environment dependent photobiomodulation on function-specific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
论文 |
刘承宜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
2014-10-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Action-dependent photobiomodulation on health, suboptimal health and disease |
论文 |
刘承宜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
2014-10-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Photobiomodulation on Bax and Bcl-2 proteins and SIRT1/PGC-1α axis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aging rat skeletal muscle |
论文 |
刘承宜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
2014-10-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skills and visual image operation |
论文 |
刘承宜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
2014-10-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intrinsic connectivity networks in Chinese-chess experts |
论文 |
刘承宜 |
Brain Research |
2014-2-28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Longevity chance |
论文 |
刘承宜 |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
2014-2-28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Photobiomodulation 2014 |
论文 |
刘承宜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
2014-10-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Functional photobiomodulatio |
论文 |
刘承宜 |
Photomedicine and Laser Surgery |
2014-10-10 |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 |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skills and visual image operation |
论文 |
曾芃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
2014-10-10 |
3.科研成果
2014年广州地区体育工作者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登记表
单位 名称 |
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奖励级别 |
获奖等级 |
发证机关 |
获奖作者 |
获奖时间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二等奖 |
广东省教育厅 |
刘江南、黄德敏、冯骏杰、潘少敏、张苹 |
2014-6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国家级 |
二等奖 |
教育部 |
刘江南、黄德敏、冯骏杰、潘少敏、张苹 |
2014-9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第七届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 |
|
二等奖 |
广东省教育厅 |
徐佶,吴劲松,张伟健, 刘先进(外校),陈庆勇(外校) |
2014-06-30 |
广州体育学院 |
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
第七届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 |
|
二等奖 |
广东省教育厅 |
陈琦,徐佶,林文弢,董艳芹,季晓艳 |
2014-06-30 |
(谢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