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广州的农村体育,有“舞狮”、“舞龙”和划龙舟、武术及踢毽子、放纸鸢等体育游戏,逢年过节,农村各地的“狮”、“龙”竞舞,喜气洋洋。划龙舟是水乡的主要活动,每年的端午节,番禺和增城的农民都进行龙舟竞渡,十分热闹。市郊及附近县农村多有武馆或练武场所供农民练武,不但锻炼了筋骨,还在抗暴保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三元里抗英斗争中,农民拿起长棍短刀、锄耙,把英国侵略军打败。花县开展近代体育比较早,民国期间举行过几次运动会,但多是中、小学生参加。增城县在民国36年(1947)时,为参加省运会篮球赛,在县城、新塘、石滩、正果等乡镇选出7名男运动员组队参赛,在中、小学生中选出男、女运动员各4名参加田径和篮球赛。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农村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也逐步地有组织地开展。1950年,增城县组织了以学生为主的“解放杯”篮球赛。县教育科组织了一支篮球队,参加东江军、政、民运动会。以后县的篮球运动开展广泛,税局、银行、机关等都组织了篮球队,而且很快便推广到农村中。县城的一些球队,经常到腊布、派潭、小楼等农村与当地球队进行比赛。在1957年承办惠阳专区乒乓球选拔赛和篮球分片选拔赛。1958年10月,举办了首届运动会,项目有田径、体操等13项,运动员1000多人。随着形势的发展,花县、从化、番禺、增城4个县均于1956年先后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负责县的体育工作。人民公社成立后,纷纷成立体育协会。从1956~1958年,市属各县共建立了594个体育协会,1958年有311个人民公社开展了“劳卫制”,测验人数47159人。番禺为水乡地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最活跃的是游泳、划艇等项目。划龙舟是当地人民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每年端午节期间,各乡各村进行龙舟互访和竞渡;学校也开展一些田径项目和篮球活动。1985年输送到广东省游泳队的运动员梁锦洪,在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是获得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第一名的成员。1990年番禺中学女子篮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在福建泉州市举行的“1990年全国中学生篮球赛”获得第二名。同年输送到国家田径队的女运动员陈可美在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上,获100米跨栏金牌。1987年,番禺县承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棋类比赛、男子足球及篮球决赛阶段部分赛事,被评为“最佳赛区”。1988年,承办了国际足联首次举办的“1988年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番禺赛区接待了瑞典、捷克、日本、美国等国家队,并为接办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化地处山区,群众喜爱武术,学校体育以操练和游戏为主。由于学校分散,不少学生上学要走(跑)一段山路,逐渐形成长跑的习惯,为从化地区长跑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1957年,花县开办了业余体育学校,该校女子篮球队于1958年参加佛山专区篮球比赛,获得冠军;1961年获广东省甲级篮球联赛第三名,且为广东省、广州市及佛山专区输送了10多名篮球运动员。体操在学校中开展得也较普遍,花山区东湖小学刻苦办业余体操班,自造体操器材,培养了一批体操“苗子”,输送到广州业余体校和广州市中心业余体校有16人,其中邝显耀被国家体操队吸收为队员,于1981年参加第二十四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获男子全能、跳马、单杠的第二名,自由体操、鞍马的第一名。邝树伦于1981年参加世界中学生体操比赛,获男子全能第二名、自由体操、双杠的第一名,1982年又获世界中学生体操赛全能第三名、自由体操的第一名。1988年花县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1961年,因连续三年国家经济困难,农村体育大多停止活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体育更备受摧残。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县的体育活动才逐步恢复。
长跑是从化、番禺、增城县群众爱好的体育活动。从化县每年冬春两季,就有7万多人参加活动。1980~1982年,该县的长跑运动员连获广州市环市跑女子组第一名,1983年和1984年获女子成年组、少年组的第一名,这3年的环市跑该县都有10多人进入前25名受奖名次。1981年3名女运动员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在新会县举行的马拉松比赛,获得第一组第二名;1984年又获广州市马拉松赛女子组第一和第二名;1985年利宝玲、李霞妹代表广州市参加在深圳特区举行的马拉松赛,利宝玲获第一名、李霞妹获第五名;1986年陆艳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第七届运动会女子马拉松比赛,以3小时15分55秒的成绩获得第一名,打破了省纪录。同年,从化县被广州市评为“长跑之县”。增城县在冬春长跑时,参加人数常在2万人(次)以上,1989年被评为广州市“长跑之县”。其他体育活动也较普及,体育人口有2.4万,占人口四成;有600多个基层业余运动队。1987年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番禺县长跑活动形成传统。1979年开始,由县体委联合14个单位组成长跑指挥部,每年都举办一次市桥地区环城跑、越野跑活动,连续举办十多年,参加人数逐年递增。首年7300多人,以后每年均超过万人。县领导对这项活动极为重视,每次活动起跑前都由主管体育的县委常委或副县长作动员,每次环城跑都有主要领导带头跑,包括县委书记黄伟宁、县长何桃等。从1984~1990年番禺县先后被评为省、市开展群众性长跑活动先进单位,1988年又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龙舟活动在番禺县开展较早,改革开放后,发展更为迅速,且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取得优异成绩。1984年番禺县龙舟队参加澳门国际龙舟公开赛获冠军后,1年间全县龙舟从93艘增至117艘,分布于10个区(镇)56个乡。1986年开始,县每年均举办“莲花杯”龙舟赛。1987年还根据国内和国际龙舟赛的要求,增办了短龙舟“禺山杯”赛,这更推动了区(镇)龙舟活动,使划龙舟的区(镇)从10个发展至17个,长龙舟发展到104艘,短龙舟32艘。1986~1988年的第二至第四届“希尔顿杯”龙舟赛,番禺县连获三届冠军。1989年和1990年,县龙舟队受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赴泰国参加第三届和第四届曼谷国际龙舟赛,获得第三届的季军和第四届的亚军。建国前妇女是不准划龙舟的,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妇女不但喜欢划龙舟,而且还参加龙舟比赛(番禺女子龙舟赛成绩详见本章第一节)。番禺县的二三十个龙舟景点的表演和“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时,观看龙舟的外国朋友、华侨、港澳同胞、外国及当地群众有10多万人。龙舟竞渡已作为海内外联谊的纽带,它维系着同胞乡情和中外人民的友谊。增城县的划龙舟活动,较大型的比赛有1988年和1989年的新塘镇“牛仔杯”第一、二届龙舟赛;1989年仙村镇的首届“水泥杯”龙舟赛。
为了适应农民体育的发展和加强对农民体育的领导,1983年1月22日成立了“广州市农民体育协会”,并选出第一届协会委员42人,广州市副市长张玉祥任名誉主席,市农委副主任杨德铨任主席,市体委群体处处长李乃镇任秘书长。体协成立后于1988~1990年与市体委、市农委主办了广州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和选派体育代表团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运动会;举办乡镇乒乓球赛;评选第一批体育先进镇17个和举办由先进镇参加的“大岗杯”男子篮球赛等。
广州市第一届农民运动会于1983年3月8~14日进行。设田径、篮球、乒乓球、自行车、射击、武术6个项目,分别在广州和增城县进行比赛。参赛单位有白云、海珠、黄埔、天河4个区;番禺、花县、从化、增城4个县及市农工商总公司共9个代表团、471名运动员。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是番禺县,第二名花县,第三名增城县。